高息儲蓄保險回報不如預期

近年多了客戶問我,有保險經紀介紹了一些高息的儲蓄產品,每年息率有5%以上,又無須承受投資風險,好像比買基金或股票好得多。在現今仍是低息的環境下,好像很吸引。但其實很多人對儲蓄保險的概念認識不深,以為和銀行定期差不多,所以才有這樣的誤解。

按已繳保費計會低很多

銀行定期的年息率,是根據客戶存入的本金計算的,但保險經紀常說的年息率其實是根據保單紅利而計算的。當保險公司收了客戶繳交的保費,扣除營運成本及經紀佣金等開支後,會將保費的投資收益分為兩部分派發,第一部分是保證金額,而第二部分便是非保證的紅利或利息。那個年息率就是這些紅利在保單內的滾存利率。所以如果用已繳保費總額計算,實際的年息率會低很多。

變數太多令預測難實現

除此之外,在客戶買這類儲蓄保險前,都會收到一份保單建議書,會列出一套預測的非保證紅利作參考,而這些預測是根據投資回報及開支等假設,因有太多變數,所以最終未必能夠實現。有些保險公司為了吸引客戶,所作的假設會較進取,但最終的實現率(Fulfillment Ratio)亦會較低。

非保證實現率可作參考

但由今年初開始,保險業監理會推出了新指引,規定保險公司必須披露不同計劃的過往非保證部分的實現率,給客戶在投保前多一個參考。從比較不同公司所披露的數據得知,一些預測較保守的保險公司,它們的實現率很多時候都可達到或接近100%,但部分較進取的公司所推出的計劃,例如早年熱賣的英國保誠「雋陞」儲蓄保障計劃,有些年份的實現率竟低至50%!所以我個人認為,在選擇儲蓄保險產品時,應比較保證部分為主,因這個部分是一定會派發的,否則便是違約。

最後,大家要明白這些儲蓄保險是屬於中長線的產品,因要先扣除成本及佣金等開支,所以最初數年都會是負回報的,因此最好選擇一些較短年期可「回本」的計劃(即「退保價值」高於「已繳保費」),資金的靈活性會較高。

Neil Chan (陳耀輝)
CFP 認可財務策劃師
Email: neil.chan@mtminvesting.com

免責聲明:所提供資料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投資建議及邀約,筆者已盡力確保所提供資料乃屬準確及可靠,但對其準確性及可靠性概不作出任何保證,亦毋須就由於任何不確或遺漏而導致之損失或損害負責。投資涉及風險,基金價格可升亦可跌,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。

刊於信報原文: http://www2.hkej.com/wm/article/id/1472607

「平均燭」配合GMMA捕捉趨勢

筆者在8月及9月的文章中分別介紹了「平均燭」(Smoothed Heikin Ashi)及「顧比複合移動平均」﹙Guppy Multiple Moving Average,簡稱GMMA﹚,兩者獨立使用都可以有效捕捉市場的趨勢,不過有些時候,「平均燭」會太早發出轉勢訊號,導致很快需要沽出止蝕,亦有不少情況下,GMMA會太遲發出買入訊號,導致錯過了一段不少的升幅。

今次我會將兩者結合一起使用,好處是可以互相引證,確認訊號的可靠程度,增加勝算。下【圖】是一隻在美國上市的健康護理基金,我將「平均燭」及GMMA同時顯示在圖表上。大家可以看到,在今年9月下旬及11月中,「平均燭」都曾出現向上轉勢訊號,但維持時間短暫,如跟訊號買入,很快便要止蝕。但如果加入GMMA作參考,便可看到當時GMMA的長線組沒有轉向的跡象,表示向上阻力仍在,所以無須急於買入。

ScreenHunter 142資料來源:TradingView.com,2016年12月

再看另外一個例子,就是今年2月下旬的時候,「平均燭」發出向上轉勢訊號,但參考GMMA時,發現GMMA的長線組的線與線之間相距仍然很闊,但已有開始轉向的跡象,進取的投資者已可考慮入市,而再過幾天後,已可看到長線組的線與線之間的距離已開始逐步收窄,訊號的可靠性更高,未入市的可考慮入市。較保守的投資者可能會等GMMA的短線組升穿長線組才開始行動,但已錯過了不少升幅,所以當「平均燭」發出轉勢訊號時便要開始特別留意GMMA的長線組方向及線與線之間的距離,便能在較早的時間辨認到趨勢的轉變。

以上只是個別例子,這個方法亦不會百發百中,所以最要緊的仍是嚴守止蝕及注碼控制,這樣才可以成為最終贏家。

Neil Chan (陳耀輝)
CFP 認可財務策劃師
Email: neil.chan@mtminvesting.com

免責聲明:所提供資料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投資建議及邀約,筆者已盡力確保所提供資料乃屬準確及可靠,但對其準確性及可靠性概不作出任何保證,亦毋須就由於任何不確或遺漏而導致之損失或損害負責。投資涉及風險,基金價格可升亦可跌,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。

刊於信報原文: http://www2.hkej.com/wm/article/id/1455914

揀月供基金計劃注意細節

上一篇介紹了香港市面上的月供基金計劃類型及主要分別,今次會較詳細比較各計劃的基金種類、投資年期限制、暫停及贖回的靈活性、整體費用等,希望可以幫助投資者選擇最適合的投資計劃。

上次提及月供基金計劃主要分為兩類,其中較適合短線的純基金投資平台比較簡單,不同公司所推出的計劃分別不大,所以最重要的是比較各平台的基金是由那間機構託管、機構的規模及信譽如何,其次才是比較基金首次認購費及平台管理年費,因為資產的安全性比費用更重要。而較適合長線的投資相連保險計劃,因大型保險公司的安全性一般較高,所以在這方面的問題不大。

最初供款期可長達36個月

投資相連保險計劃方面,最重要是比較暫停供款及贖回的靈活性,其次便是計劃的整體費用。因這一類計劃通常都會有最初供款期,在這個供款期後才可暫停,所以最初供款期以較短為佳,一般為18至36個月,以供款年期長短而定,但部份計劃如AXA的Pulsar II最長可達54個月。此外,亦要考慮計劃可容許的最長暫停供款期,多數計劃都沒有限制,但部分計劃如FWD的Altitude II便限制了每次暫停時間不可超過3年。

計劃年期宜配合投資目標

而關於贖回的靈活性,最初供款期後的供款一般都可全數提取而沒有提早贖回費用,如要全數提款,在計劃年期完結或第12年過後(以較早者為準),都不會有贖回費,所以最緊要選擇適合自己投資目標的計劃年期,不要因為有較多額外獎賞而選取較自己預算供款期為長的計劃。

兩個方法可用於比較收費

費用方面,大部分計劃都豁免基金認購費及轉換費,但會有最初供款戶口及累積供款戶口兩項管理費用,而部分可以計劃的即時及長期額外獎賞抵消,所以計算比較複雜,較簡單的方法是比較不同計劃的「退保金額說明」,按你設定的目標年期,看從那個計劃可取得最多總值,另一個方法是比較於每個計劃的「產品資料概要」內,費用及收費部分的最高收費比率,這個數字是所有計劃用了同一供款額及年期作假設,所得出的收費佔總供款比率。個人認為第一個方法較好,因為是用你的供款額及年期計算,而第二個方法亦可以給你收費所佔比率的概念。

最後是比較基金種類。一般來說,計劃內可選擇的基金公司、投資地區、投資行業及資產類別愈多愈好,因設計投資組合時靈活性及分散風險能力會較高,亦會有較多長期表現跑贏的基金可供選擇,而市面上較好的計劃一般都會有150隻以上的基金可選,太少選擇的最好避免。

Neil Chan (陳耀輝)
CFP 認可財務策劃師
Email: neil.chan@mtminvesting.com

免責聲明:所提供資料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投資建議及邀約,筆者已盡力確保所提供資料乃屬準確及可靠,但對其準確性及可靠性概不作出任何保證,亦毋須就由於任何不確或遺漏而導致之損失或損害負責。投資涉及風險,基金價格可升亦可跌,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。

刊於信報原文: http://www2.hkej.com/wm/article/id/1434280

如何選擇月供基金計劃

最近有讀者電郵給我,問市面上有很多月供基金計劃,那一種較好,收費較合理,靈活性較高。其實市面上的月供基金計劃主要分兩類:第一類是投資相連保險計劃,而第二類是純基金投資平台。投資相連保險計劃亦可分為兩類:第一類是以投資基金為主,保險為副,通常保障額極少,所以保費亦很低,另一類是以保險為主,投資基金為副,筆者不建議選擇後者,因為如果以保險為主,買純保險會較適合。

相連保險計劃投資額低

投資相連保險的主要賣點是投資額較低,每月供款可低至800至1000元,便可投資多達10隻基金,每隻基金在投資組合中的比例可自訂,由1%至100%都可以,所以在設計投資組合時較靈活,分散風險的能力會較好,而純基金投資平台一般都是每隻基金設有最低月供額,例如每隻最少1000至2000元,所以例如只想月供3000元,便最多只能供3隻基金,每隻基金佔整體組合都是33.33%,較難設計平衡的投資組合,分散風險能力亦較低。

另外一個投資相連保險的賣點是基金轉換的時間較短,一般只需兩至四天便能完成整個賣出買入的動作,而純基金投資平台一般需要一至兩星期。轉換時間對投資回報影響不少,因轉換期間的資金是沒有參與在投資市場上的,所以當然是愈短愈好。投資相連保險的基金轉換是免費的,而純基金平台一般都會每次收取1%至5%的轉換費,所以這類平台是不鼓勵你時常調動基金的。

純基金投資較適合短線

其他費用方面,主要是收取的形式有所不同,投資相連保險的收費包括行政費、平台管理費、提早贖回費等,但亦會根據投資年期及投資金額而提供額外獎賞,用作抵消部分費用,而純基金平台的收費包括認購費、轉換費、管理費等。總括來說,如果是短線投資而且不太需要轉換基金,純基金投資平台會便宜一些,如果是長線投資並會不時作出基金調配,投資相連保險會較為划算。

下一篇會教你如何比較市面上不同公司推出的月供基金計劃,包括計劃內可選的基金種類、投資年期的限制、暫停供款及贖回的靈活性、整體費用等,希望可以助你選擇最適合你的投資計劃。

Neil Chan (陳耀輝)
CFP 認可財務策劃師
Email: neil.chan@mtminvesting.com

免責聲明:所提供資料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投資建議及邀約,筆者已盡力確保所提供資料乃屬準確及可靠,但對其準確性及可靠性概不作出任何保證,亦毋須就由於任何不確或遺漏而導致之損失或損害負責。投資涉及風險,基金價格可升亦可跌,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。

刊於信報原文: http://www2.hkej.com/wm/article/id/1415341

「顧比複合移動平均」反映趨勢

上次介紹了「平均燭」(Smoothed Heikin Ashi)作為分析市場趨勢的一種工具,但不少朋友來信詢問那裏有提供這種圖表的網站,其實市面上的確比較少有提供「平均燭」圖表的網站,有提供的都主要是美股圖表,如要應用在港股或基金上,可能要自己安裝一些可寫程序的圖表軟件,例如MetaTrader或NinjaTrader等,因已有用家編寫了適合這些軟件的「平均燭」程序,只要滙入我們想分析的價格資料如港股或基金等便可。

反映短線行為長線看法

今次介紹另一種分析趨勢的工具,製作方法較簡單,只需要一個能夠顯示多條指數移動平均線(EMA)的網站便可。這個工具叫「顧比複合移動平均」(Guppy Multiple Moving Average,簡稱GMMA),是一位名叫顧比(Daryl Guppy)的趨勢交易大師所創。方法是在價格圖表上加入一組短線及一組長線的EMA,短線組包括3、5、8、10、12、15天EMA,用作反映市場上的短線買賣行為,而長線組則包括30、35、40、45、50、60天EMA,反映長線投資者的看法。

從線間距離看趨勢走向

下【圖】是恒生指數的GMMA,分析方法如下:長線組的走向代表趨勢方向,長線組的線與線之間的距離反映趨勢的強弱,距離愈闊代表趨勢愈強,短線組和長線組之間的距離代表趨勢的穩定性及可持續性,如長線組的線與線之間的距離,以及短線組和長線組之間的距離都有收窄的跡象,便可能是趨勢轉變的先兆。

例如圖中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的長線組的線與線之間的距離沒有收窄跡象,所以每次回升都只是短期反彈,之後再次回落。而在2016年7月至今,長線組的線與線之間的距離持續擴闊,短線組和長線組之間的距離亦能保持,所以上升趨勢未變,每次調整都可以考慮入市。比較沒有明顯趨勢的是2016年4月至6月的時間,因為長線組的線與線之間的距離很窄,所以較適合離場觀望。

screenhunter_26-nov-02-17-54

Neil Chan (陳耀輝)
CFP 認可財務策劃師
Email: neil.chan@mtminvesting.com

免責聲明:所提供資料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投資建議及邀約,筆者已盡力確保所提供資料乃屬準確及可靠,但對其準確性及可靠性概不作出任何保證,亦毋須就由於任何不確或遺漏而導致之損失或損害負責。投資涉及風險,基金價格可升亦可跌,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。

刊於信報原文: http://www2.hkej.com/wm/article/id/1396833

用「平均燭」看市場趨勢

正所謂「有智慧不如趁勢」,趨勢投資(Trend Following)是筆者最愛用的投資方法,雖然市面上有很多分辨趨勢的方法和工具,但多數都會用到幾個不同指標或圖表形態等作互相引證,對初學者來說,可能會比較複雜和混亂。

減少市場一些雜音

今次介紹的方法比較簡單,只需要用一個改良版的陰陽燭圖表便可以。這個改良版的陰陽燭名為「Heikin-Ashi」,日文的意思是「平均步伐」,所以我叫它做「平均燭」。「平均燭」使用了上一個開市及收市價,以及現時的開市、最高、最低及收市價,結合成一支燭,這支燭減少了市場的一些雜音,幫助我們更容易看到市場現時的趨勢。「平均燭」的製作方法可以很容易在網上找到,亦有一些投資軟件及網站可提供「平均燭」圖表服務。

可了解潛在轉折點

和傳統陰陽燭的用法不同,「平均燭」不需要看那些由1至3支燭組成的形態(例如「黃昏之星」、「烏雲蓋頂」等),我們只需要看「平均燭」的顏色,燭身及上下影線的長短,便可以了解現時的趨勢及潛在轉折點,進階投資者亦可用「平均燭」圖來配合傳統的形態分析。

「平均燭」的分析方法很簡單,陽燭代表趨勢向上,沒有下影線的陽燭代表向上趨勢較強,陰燭代表趨勢向下,沒有上影線的陰燭代表向下趨勢較強;短的燭身加上長的上下影線代表潛在轉折點,可以開始考慮開倉或平倉。「平均燭」發出錯誤訊號較少,趨勢的走向亦較容易掌握。

較為適合用在指數

不過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,「平均燭」亦有另一改良版名為「Smoothed Heikin-Ashi」,算式當中的價格用移動平均處理過,出來的效果更好,趨勢的走向更明顯。不過個人認為「平均燭」應用在指數或基金上會較好,因為個別股票會較容易受公布業績或人為操作所影響,波幅太大會容易發出錯誤訊號。下【圖】是本星期初恒生指數的Smoothed Heikin-Ashi日線圖表,如想看更長線的趨勢發展,可改用周線或月線圖。

screenhunter_21-aug-24-16-06資料來源:TradingView.com,2016年08月

Neil Chan (陳耀輝)
CFP 認可財務策劃師
Email: neil.chan@mtminvesting.com

免責聲明:所提供資料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投資建議及邀約,筆者已盡力確保所提供資料乃屬準確及可靠,但對其準確性及可靠性概不作出任何保證,亦毋須就由於任何不確或遺漏而導致之損失或損害負責。投資涉及風險,基金價格可升亦可跌,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。

刊於信報原文: http://www2.hkej.com/wm/article/id/1375995

一個基金投資顧問的告白

做了十多年基金投資顧問,今次想寫一下自己在這一行多年的心路歷程,讓大家對這個行業有更多認識。我大學時主修電腦,亦做了10年相關工作,當年轉職基金投資顧問的原因主要是為了興趣,因為我喜歡分析市場,而能夠為客戶帶來投資回報,便是證明我的分析正確(後來才發現當年為客戶帶來回報的主要是牛市,而不是我的分析技巧)。

害群之馬損害顧問形象

因為月供基金投資相連計劃的佣金較高,所以公司都希望我們主力推介。最初亦覺得沒有什麼不妥,因為當年是大牛市,客人的回報相對高,所以會覺得我們幫客戶賺到錢,佣金是應得的。但好景不常,當熊市來臨時,無論分析技巧多高超,亦很難做到正回報,而因為市況不好,愈來愈多客戶想贖回基金,其他公司亦開始出現不少投訴,說理財顧問誤導客戶買一些25年期的月供計劃,卻對他們說只需供18個月,而沒有說兩年內贖回的費用差不多等於損失全部供款。就是這些害群之馬,令人對理財顧問的印象變差。不過近年佣金制度已有改革,這種情況應該很難再發生。

最優秀分析師也會出錯

因為近年投資環境已不及當年容易取得高回報,而佣金高的計劃所收的費用當然會較高,扣除計劃的收費後,回報變得不太吸引,所以我多年前已改為推介沒有供款年期、佣金較低的計劃,為的是幫客戶盡量減少費用蠶食回報的情況。但解決了費用問題,並不代表一定能幫客戶賺到錢,因為最優秀的分析師亦會不時作錯投資決定,就像2008年雷曼倒閉前一個月,市面上不少知名的基金投資專家都說市場應已見底,可以入市。雖然時常出錯,但他們在報章雜誌上的專欄現在仍有不少追隨者。

助客戶管理組合要雙贏

為了解決分析不準確的問題,我不斷參考歐美的投資策略研究,最後發現其中一種用機械式投資操作的「趨勢追蹤法」,能避免分析師因受主觀願望及情緒影響而作錯投資決定,而且多年來回報不錯,風險亦較低,這便是我時常在這裏介紹的「相對動力投資法」。這個方法的另一好處就是,無論有多少客戶,這個系統仍能輕鬆處理,解決了因客戶太多而管理困難的問題。助客戶管理投資組合就是要雙贏,才能賺得心安理得。

Neil Chan (陳耀輝)
CFP 認可財務策劃師
Email: neil.chan@mtminvesting.com

免責聲明:所提供資料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投資建議及邀約,筆者已盡力確保所提供資料乃屬準確及可靠,但對其準確性及可靠性概不作出任何保證,亦毋須就由於任何不確或遺漏而導致之損失或損害負責。投資涉及風險,基金價格可升亦可跌,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。

刊於信報原文: http://www2.hkej.com/wm/article/id/1354986

超越索羅斯 每年回報逾100%?

近年投資市場比較波動,愈來愈多客戶對一些低風險的派息產品有興趣,例如投資級別債券及儲蓄保險等,這類投資一般平均每年回報率都只有單位數,但仍然受到歡迎,因為客戶覺得回報總會比銀行定存高,風險亦比投資股票或基金低很多。但是亦有一些客戶覺得回報太低,話說有朋友介紹他們投資一些項目,平均每年回報超過100%,投資時間短,回報有保證,所以他們對傳統派息產品沒有興趣。

項目特點是難提走資金

經過深入了解,發現這些投資項目雖然表面有所不同,例如投資酒店商城、網上遊戲、虛擬貨幣、私人公司股權、外滙程式等,但都有不少共通點,就是用極高回報(通常每年回報100%以上)、極低風險(例如價格只升不跌,每月保證派息等)吸引投資者參加,部分亦會用多重佣金來鼓勵參與者介紹朋友加入,但它們的制度有同一特性,就是資金易入難出。

在最初投入資金時會收取非常高的手續費,一般大約10%左右,而且資金要被鎖一年以上,之後亦未必可一次過全數提取,提取時亦有手續費,所以極像一個龐氏騙局,就是將新參與者投入的資金付給舊的參與者,直到資金足夠多便捲款潛逃。這些公司全部在海外註冊,亦非證監會認可的投資計劃,所以如公司走數,投資者很難追究。

畢非德年回報不逾30%

其實投資前應想一想,如果回報這麼高並且有保證,為什麼它們要和你分享?為什麼像畢非德和索羅斯這些神級投資大師,過去的平均每年回報都不能超過30%,但這些投資項目卻可以大幅超越?

一般人可能未必懂得分辨真假,這時便需要請教一些投資專家。例如約兩年前有朋友向我詢問一個保證每月有8%回報的外滙程式投資計劃,制度的特性和以上提及的差不多,而且它亦有第三方的投資回報認證,好像非常真實,但是經過深入研究後,發現第三方的認證是需要用對方的投資平台的數據作準,而它使用的不是一般的平台如FXCM、OANDA等,而是它自己做一個平台出來,即是用自己的數據證明自己,極之不可靠。

結果是,上年證監會凍結了這公司的資產。所以,不要輕易相信一些標榜高回報、低風險的投資項目。

早參與者成為騙局幫凶

亦有這類計劃的參與者曾對我說,他知道計劃不會長久,最終都會爆煲,但他很早參與,所以希望在爆煲前賺到可觀利潤並全身而退,後來加入的人是否會有損失,他不會關心,我覺得這種自私的心態要不得,而他亦成了騙局的幫凶。

Neil Chan (陳耀輝)
CFP 認可財務策劃師
Email: neil.chan@mtminvesting.com

免責聲明:所提供資料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投資建議及邀約,筆者已盡力確保所提供資料乃屬準確及可靠,但對其準確性及可靠性概不作出任何保證,亦毋須就由於任何不確或遺漏而導致之損失或損害負責。投資涉及風險,基金價格可升亦可跌,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。

刊於信報原文: http://www2.hkej.com/wm/article/id/1335079

管理期貨基金與趨勢投資

之前筆者在本欄曾推介機械式投資操作及趨勢投資的好處,並以其中一種簡單的「趨勢追蹤法」,及經過改良的「相對動力投資法」作例子,顯示兩者的長線回報都比市面上的主動式管理基金及指數基金好。有讀者問,這是否和市面上一種流行的管理期貨基金(Managed Futures Fund)相似,因為這類基金都是以趨勢投資為目標,並且主要亦是透過機械式投資操作,以避免投資團隊因受主觀願望及情緒影響,而作錯投資決定。

管理期貨基金波幅較高

其實兩者有很多不同之處,管理期貨基金主要是透過追蹤環球期貨市場的升跌趨勢而獲利,當中可建立長倉或短倉,而倉位的大小會根據趨勢的強弱而增減。因為投資的項目主要是衍生工具,所以一般的持有時間較短,買賣及轉倉亦較頻繁,而且大部分這類型基金除管理費外,亦會加收表現費,所以對投資者來說,成本會較一般基金高。此外,基金在投資衍生工具時會使用槓桿交易,所以波幅亦會較高。

市況不定難以有效運作

不過,最大的差異其實是,因為管理期貨基金可以建立短倉,所以在有明顯趨勢的大跌市時(例如2008年),獲利會較高,而我之前介紹的「趨勢追蹤法」及「相對動力投資法」,只能在跌市時停泊在貨幣基金避險,會較為被動。不過,管理期貨基金的弱點是,難以在橫行或轉向頻密而急速的市場中有效運作,尤其會因轉向太頻密而引致基金要不斷反轉倉位,有機會被市場「左一巴,右一巴」。因此,大部分管理期貨基金都會在走勢上落不定的市況中,錄得虧損。

加入投資組合降低風險

因為這個原因,管理期貨基金的長線回報不太吸引,所以基金公司會強調這類基金和其他資產類別的相關性低,加入投資組合後會降低整體的風險和提高收益,例如芝加哥交易所(CBOT)在2003年的研究報告得出結論,一個包含45%股票、35%債券、20%管理期貨基金的投資組合,在所有投資組合中收益最大,風險最小,所以我嘗試比較市面上最多人認識的管理期貨基金Man AHL Diversified Futures單獨的表現、加入CBOT建議比例的組合後的整體表現,和「相對動力投資法」的表現【圖1】。結果是由2005年初至今,「相對動力投資法」的回報是其餘兩者的3倍左右,所以長短倉皆可的投資組合未必比只可長倉的趨勢投資策略好。

1318939_b529ff78a3c2a2af6949de6b69b1d806

Neil Chan (陳耀輝)
CFP 認可財務策劃師
Email: neil.chan@mtminvesting.com

免責聲明:所提供資料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投資建議及邀約,筆者已盡力確保所提供資料乃屬準確及可靠,但對其準確性及可靠性概不作出任何保證,亦毋須就由於任何不確或遺漏而導致之損失或損害負責。投資涉及風險,基金價格可升亦可跌,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。

刊於信報原文: http://www2.hkej.com/wm/article/id/1318430

淺談相對動力投資法改良版

筆者在本欄曾介紹過一種追蹤趨勢的「相對動力投資法」,美國有不少投資者通過使用數十年的投資市場數據作回溯測試,證實這個投資策略的風險回報比率,要比買入並長線持有高很多,而且實用性沒有隨年月而減低(詳見2015年10月24日關於〈相對動力投資法〉一文)。

之前文章介紹的版本是我根據香港常見的基金投資平台而設計的,包括股票及債券基金的類別選擇、動力的計算方法、重新計算的期限等,而設計的時候,市面上有不少基金投資平台是可作無限次免費轉換,並可在同一日完成整個賣出及買入基金程序的(沒有投資真空期)。但近年愈來愈多基金投資平台已將轉換的程序延長,基金賣出後要兩天或以上才能重新買入,所以轉換基金時最少會有兩天是沒有投資的。原本的投資策略每月都有機會轉換一次基金,即一年最多會有12次,所以真空期對投資回報影響較大。

增債券投資選擇至4種

為了減低這個轉變所帶來的影響,我嘗試將重新計算動力的期限延長,外國最常用的期限是半個月、一個月、3個月、6個月及12個月等,而我們之前用的是一個月,經過反覆測試,發現3個月是一個非常合適的期限,除了可以減少基金轉換外,對整個投資組合的長線回報影響亦不大,而且波幅亦較之前的版本低一些。另外一項改動是,將原本債券基金部分由只投資環球債券,改為可根據當時市場相對動力,選擇四種債券基金(包括投資級別債券、高息債券、新興市場債券及通脹掛鈎債券)的其中一種,令債券基金和股票基金兩部分的運作模式變得一致。

策略回報較高 風險較低

【圖】為改良版的「相對動力投資法」和盈富基金(連股息再投資)的回報表現比較。和之前一樣,我亦用了80% MSCI世界指數,加20%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指數作為比較指標(因為我們的相對動力策略最多只可投資80%股票基金及20%債券基金)。

1301075_a9ec93943b0c5788e756bce515715011

由2005年1月至今,「相對動力投資法」的總回報有211.27%,期間的最大跌幅只有-18.37%,盈富基金的總回報只有106.73%,但期間最大跌幅卻有-58.5%,而指標的總回報只有85.47%,期間最大跌幅亦有-46.92%,所以相對動力策略的回報比盈富基金及指標高,風險亦較低。

如想了解更多關於相對動力策略的計算及運作方式,可參考2015年10月24日關於「相對動力投資法」一文

Neil Chan (陳耀輝)
CFP 認可財務策劃師
Email: neil.chan@mtminvesting.com

免責聲明:所提供資料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投資建議及邀約,筆者已盡力確保所提供資料乃屬準確及可靠,但對其準確性及可靠性概不作出任何保證,亦毋須就由於任何不確或遺漏而導致之損失或損害負責。投資涉及風險,基金價格可升亦可跌,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。

刊於信報原文: http://www2.hkej.com/wm/article/id/1299995